云岭路消防救援站7月19日典型火灾扑救行动指南学习

阅读:12 | 回复:4
杨豫苏 发表于 2024/9/13 |只看楼主|倒序浏览楼 主
的头像
851 75
性别 话题 回复
指挥长;
积分 5344
发送站内信
关键词: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行动指南

 

本行动指南作为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决策指挥和行动展开的参考依据,非强制性规程。指战员应结合实际灾情、客观环境和作战实力等情况,正确理解并合理运用。

一、处置难点

(一)建筑复杂多样。建筑结构与形式多样,内部分隔复杂,起火后易造成大面积充烟,给救人、灭火带来困难。

(二)堵截控火难度大。烟火既可通过外窗、装饰物或保温材料向上燃烧,也可通过内部竖向管井、敞开的楼梯间和玻璃幕墙与地坪接缝垂直蔓延,极易形成立体火灾。

(三)作业环境受限。外部道路、场地易被占用,举高消防车难以实施作业,内攻通道易被烟火封堵。

(四)组织供水困难。可供垂直铺设水带的位置少且铺设耗时费力,车辆泵浦的供液高度有限,水带易断裂、脱口造成供液中断,建筑消防供水设施可能潜在故障隐患。

(五)人员搜救任务重。人数众多且较为分散,疏散通道有限,影响快速搜救。建筑高、层数多,消防员抢救疏散被困人员体力消耗大。

二、力量调集

(一)调集举高消防车、压缩空气泡沫消防车、高层供水消防车、水罐消防车、抢险救援消防车等车辆,支队全勤指挥部和战勤保障力量应遂行出动。

(二)根据现场需要,调集公安、供水、供电、供气、医疗救护等应急联动力量以及建筑结构专家、建筑设计人员、维保单位技术人员到场配合处置。

(三)依靠物业管理人员、保安相关人员配合处置,高层住宅楼起火,联系派出所、居委会、楼组长提供住户信息。

三、途中决策

(一)车辆出动后,指挥员要与指挥中心、报警人联系,询问核实下列情况:

1、火警地址。

2、起火楼层和部位、燃烧物质及火势情况。

3、人员逃生和被困情况。

4、周边道路通行能力情况。

5、增援力量出动及社会应急联动单位调集情况等。

(二)出动途中查询起火建筑的建设时间、有无改扩建、使用性质、楼层功能、结构布局、层数、面积、进攻途径和消防水源等情况。

(三)接近火场时注意观察下列情况:

1、风向、风力情况。

2、起火建筑冒烟楼层和烟雾颜色,一般冒出烟气楼层中最下一层为起火层。

3、外部窗口是否有明火。

4、是否有被困人员呼救或发出求救信号。

5、高层建筑周边道路、消防车作业面等情况。

(四)综合火场信息,初步预判起火楼层、灾情规模和人员被困情况,视情请求增援。

(五)辖区消防救援站指挥员途中应向本站其他车辆人员、增援消防救援站指挥员通报掌握的情况,部署车辆停靠位置和初步作战分工,提示行动注意事项。增援消防救援站出动途中应主动与辖区消防救援站指挥员取得联系,了解掌握基本情况。

(六)出动途中,联系起火单位提出初期处置建议和需要配合的事项,指导单位组织人员疏散和利用固定消防设施开展自救,并要求单位清理起火建筑周边车辆等影响救援行动的障碍。

四、车辆停靠

(一)车辆到场后,遵循安全、有序的原则选择停靠位置。

(二)停车时尽量选择在起火建筑上风、侧上风的安全位置停靠,不得停靠于存在坠落风险物体的下方。

(三)举高消防车停靠点要便于展开,优先部署在有被困人员待救的作业面,要考虑作业面安全、地面荷载和架空线路影响等因素。

(四)初战到场车辆尽量停靠在建筑不同作业面,以便全面观察火情,实施救人灭火,有效占据水源。同时,要考虑优先停靠在便于移动供液线路铺设、器材运送的地点。

(五)先期到场车辆要注意留出车辆进出通道和登高作业面,非主战车辆和社会应急联动单位车辆安排停靠在火场外围。

(六)到场后应划定警戒范围,协调公安民警等维持秩序,视情实施道路交通管制。

(七)参战车辆较多时,要设置车辆集结区,增援车辆到场后首先至集结区报到。

五、灾情评估

(一)灾情评估应贯穿于灭火战斗全过程,与疏散救人、战斗展开和安全防护等工作同步进行,做到反复搜寻人员和火点、内外侦察危险因素和关注灾情变化情况。

(二)询问了解人员疏散、前期自救、燃烧部位和物质以及灾情严重程度等情况。

(三)从外部观察火势和烟雾蔓延情况、窗口有无人员被困、进攻通道、举高消防车作业面以及建筑外墙结构及材料,判断火势有无向上蔓延的趋势。当建筑规模较大时,安排人员分别从不同位置实施观察,利用无人机、望远镜等进行辅助侦察。

(四)安排人员到消防控制室核实起火区域、消防联动设备动作情况,查看实时影像,视情启用应急广播、防排烟、消防泵等建筑消防设施,指定专人控制消防电梯。

(五)组织侦察小组深入内部侦察,确认起火范围和受烟火威胁区域、人员被困位置和数量以及进攻路线等情况。

(六)在实施侦察的同时,要对以下情况进行研判:

1、过火面积、充烟范围。

2、被困人员的位置、搜救途径和方法,生还的可能性等。

3、着火建筑内电源、燃气是否切断。

4、现场主要方面和扑救重点,控火、灭火的主要途径和阵地位置。

5、现场救援可能存在的行动风险因素(易燃易爆物品等)。

(七)通过观察烟雾流动或感知温度等手段,对内部燃烧程度,可能发生轰燃、回燃和剧烈热对流的风险等情况进行充分估计。

(八)当现场被困人员数量较多时,现场应以救人为主,水枪出水重在开辟救人途径、掩护救人。

(九)当建筑呈现立体燃烧态势,要评估火势对起火层上、下楼层以及周边建筑影响,短期内现场力量难以全面控制火势时,集中力量保护受火势严重威胁的毗邻建筑、相邻楼层或相邻的防火分区。

六、组织指挥

(一)上级指挥员未到场前,辖区消防救援站负责初战现场指挥,明确到场力量的作战位置和任务分工,统一指挥、协调现场行动。

(二)增援消防救援站指挥员到场后,第一时间向现场最高指挥员报到并领受任务,不得盲目实施战斗展开。情况紧急,无法及时报告时,一边实施战斗展开,一边电台请示汇报。

(三)全勤指挥部指挥员到场后,听取情况介绍,侦察掌握现场情况,接管指挥权或授权指挥。全勤指挥部指挥员按照救人、灭火、供水、集结等不同任务实施分段指挥,各负其责。

(四)地面进攻起点安排指挥员负责供水、外部进攻、力量调配和增援消防救援站协调等工作,前沿阵地等关键位置必须安排指挥员负责指挥。

(五)公安、供水、供电等应急力量由政府领导实施统筹指挥或授权指挥。消防指挥员主要负责灭火救援专业指挥,并根据实际提出配合处置的具体需求。

七、设施应用

(一)现场指挥员充分利用消防控制室进行火情侦察,通过两屏、三器、两柜,掌握火势发展变化和建筑消防设施动作情况,实施灾情研判和决策指挥。

 

 

 

两屏

视频监控屏

1.观察烟气流动,人员疏散情况

2.观察防火门启闭状态

3.观察喷水系统动作情况

图形显示屏(消防设施)

判断起火部位和火势蔓延趋势

三器

火灾报警控制器

1.核实起火部位和火势蔓延情况

2.观察消防设施动作时间

消防联动控制器

1.观察消防设施动作状态

2.视情手动启动消防设施

消防应急广播控制器

1.观察应急广播动作情况

2.视情通过广播引导人员疏散

两柜

消防电源控制柜

1.观察消防电源所处状态

2.视情手动切换备用电源

消防水箱液位显示柜

1.观察消防水箱液位

2.估算室内消火栓系统用水时间

(二)优先使用消防电梯,实施登高作业、抢救疏散人员和运送器材,明确专人进行管控。

(三)优先启动楼梯间、前室等部位的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保障疏散搜救、内攻灭火等作战行动。在确保排烟路径安全的前提下,利用机械排烟设施实施排烟、控烟时,可手动或远程启动打开排烟阀,启动排烟风机。烟气温度超过280时,排烟风机将停止运行

(四)优先利用室内消火栓系统出水灭火,携带水带、水枪、转换接口等器材,并根据给水形式、管网直径、消防泵流量等情况,合理确定出枪数量,保证射流持续有效。当室内消火栓系统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共用供水管路时,可根据现场情况,视情关闭局部楼层喷淋信号阀,保障灭火用水。

(五)通过水泵接合器加压供水时,应区分功能和供给范围,保证阀门处于开启状态,其中高区补水压力不应大于2.5MPa,低区补水压力不应大于1.6MPa

八、进攻途径

(一)建筑内灭火进攻起点层应设于着火层下一层或下二层,并以此作为人员、器材的集结区。力量较多时,后续到场力量的进攻起点层设置在初战力量的下层。在起火楼层较高的情况下,要在进攻起点层下方适当位置设立器材中转区,备足空气呼吸器、水带、分水器、水枪等装备器材。

(二)救人和灭火内部途径主要有消防电梯、封闭或防烟楼梯间;外部途径主要有室外楼梯、举高消防车、邻近建筑等。

(三)指战员到场应首先检查地面各个疏散、进攻通道是否畅通,如通道受火势威胁或锁闭,应立即组织人员通过出水灭火、破拆等方式开辟通道。

(四)指战员到场后应首选消防电梯登高至楼内进攻起点层,严禁直接乘消防电梯至起火层或穿越起火层。

(五)发现楼梯内无楼层标识时,应安排人员对楼层予以标记,便于识别。

(六)楼内有多部楼梯时,应根据起火位置,考虑利用不同楼梯分别实施灭火进攻和疏散救人,防止相互干扰。

(七)进入起火楼层,要掌握紧急撤离路线和方式,打开前室防火门前,观察门的外观和烟雾情况,触摸并感知门的温度,预判内部过火和充烟情况。

(八)前室、走道充烟时,人员进出楼梯间后,应关闭防火门,防止烟热涌入楼梯间。

(九)当进攻通道位于燃烧部位下方,可能受到玻璃等坠落物影响时,应合理规划出入路线,避开危险区域。

九、疏散救人

(一)坚持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人员信息核实应贯穿于灭火救援全过程,重点加强起火层和充烟区域搜索,确认电梯轿厢、厕所等隐蔽区域内是否有人员被困。

(二)当现场灾情规模大、被困人员数量多时,楼层搜救应遵循起火层起火层上一层起火层上二层顶层起火层以上其他楼层起火层下一层的顺序实施分工搜索,起火层搜救应按照起火房间起火房间两侧房间起火房间对面房间其他房间的顺序实施。

(三)高层建筑的常规疏散救人途径主要有消防电梯、防烟楼梯、封闭楼梯、室外楼梯和举高消防车等。临时避险区域有避难层(间)、外部平台、突出部位、相邻阳台、楼顶平台等。

(四)高层建筑的疏散救人方法主要有引导疏散、利用消防装备救助和人工徒手搬运。

(五)高层建筑救人要优先确保出入口、楼梯、消防电梯等常规救人途径畅通,当火势威胁上述区域时,应采取出水等措施确保救人通道安全。

(六)利用楼梯救助较高楼层的昏迷人员时,可采取分段接力救助法,当昏迷人员较多时,要在接力点备足救助人员。

(七)对一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可运用缓冲救人法转移至上风窗口、平台后伺机转移,通过楼梯间疏散的人员可先引导救至起火层下2层等安全区域。

(八)利用举高消防车救人要注意工作斗和梯臂的荷载,从上方向下或侧面平移接近遇险人员,事先稳定人员情绪。从直臂顺梯而下时,加强引导保护,控制梯上人数,保持人员间距。同一位置被困人员较多且相邻建筑在工作斗的作业范围内时,可先将人员转移到安全的相邻建筑。

(九)对身处较高楼层的遇险人员,要稳定其情绪。同时,在地面设置警戒,防止人员坠落造成伤害。

(十)在充烟区域搜索遇险人员时,应铺设救生照明线、安全导向绳等引导疏散,并使用手摸与热成像仪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搜索,避免使用器械伤人。

(十一)对救出人员移交急救部门处理并做好登记,对已搜区域使用统一的标识进行标示,避免重复搜索。

十、火场排烟

(一)扑救高层建筑火灾首先要实施排烟散热为内攻创造条件。优先启用固定防排烟设施、开启外窗实施排烟。同时,可选用破拆排烟和水喷雾排烟。

(二)要选择安全的排烟路径,并清理排烟可能波及的可燃物,确保排烟路径上的防火门处于关闭状态,必要时设置水枪保护。

(三)不得在燃烧部位下方实施排烟,防止烟气层下降影响进攻和人员疏散。

(四)起火房间的火势未突破外窗但烟气已沿门窗缝隙涌出时,按照先下风、后上风顺序,通过举高消防车或邻近房间破拆起火房间外窗实施排烟。无法实施破拆外窗排烟时,应在水枪掩护下,在起火房间门上破拆开孔,保持房门呈关闭状态,向室内射水降温,防止轰燃、回燃和剧烈的热对流造成人员伤害。

(五)起火房间的烟火已突破一侧外窗,应破拆着火房间另一侧窗口,创造对流条件加速排烟。

(六)规划排烟路径时,应尽量避免排烟与进攻路径和方向冲突造成进攻困难。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排烟与进攻方向冲突时,人员要依托防火门利用喷雾水枪掩护,做好应急撤离准备。特别当内攻位置处于燃烧区域下风处时,要首先通过破拆燃烧房间上下风窗户,实施贯通式排烟再开门进攻;无法破拆窗户实施排烟散热时,要提前打开前室防火门、外窗畅通排烟路径,并选择楼梯间作为水枪阵地。

十一、灭火行动

(一)高层建筑灭火要采用以固为主、固移结合、内攻近战、上下合击、内外结合、逐层消灭的战术措施,积极控制火势,消灭火灾。

(二)水枪阵地要依托防火、防烟分区设置。对起火层火势要通过破拆房门、毗邻上下层窗口射水等方式控火灭火,起火层以上楼层要视情设置水枪,堵截火势通过外墙开口、玻璃幕墙与地坪接缝处以及管道(井)向上蔓延。

(三)开启房门进入室内灭火前,确认门开启的方式,触摸、测量门体温度。外开门且位于下风向时,要采取限位措施防止门向外开启造成回燃或热对流伤害;内开门位于上风向时,要拉住门把手或利用器材勾住房门,防止内开门向内吹开导致回燃伤害。

(四)缓慢开启房门,保持低姿状态,水枪按照先顶部后四周的顺序进行扫射,待有效控制烟火后再进入实施内攻。

(五)扑救建筑内部区域的火势时,水枪手应位于燃烧区域侧下风位置,首先切断烟火蔓延途径,然后逐步推进灭火。

(六)当建筑外立面发生燃烧时,火势位于较低楼层的,使用车载炮、移动炮打击最高点的火势并快速水平移动使水流自然流淌扑灭下部火势;火势位于高处的,要利用举高消防车控火,安排人员登至起火层以上楼层出水向下喷水控火;火势处于多面立体燃烧态势时,应集中力量于火场主要方面实施控火,可登高至屋顶平台,从各个立面组织强有力的射流从上向下控制、扑灭火势,特别要注意在外部出水的同时,应组织力量至内部可能受火势波及的层面出水设防,防止烟火蔓延至内部。

(七)举高消防车实施外攻应坚持在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工作斗不得正对封闭外窗,防止爆燃轰燃伤人。在实施内部进攻的同时,外部举高消防车不得向人员内攻的区域射水。

(八)楼层火势被扑灭后,应及时关闭该层的配水管喷淋阀,打开末端放水装置,防止水渍损失。

十二、高层供水

(一)优先利用室内消火栓、消防泵、水泵接合器等供水。室内消火栓系统无法使用时,可利用水带建立移动供水线路。

(二)建立移动供液线路的方法主要有一次性登高垂直铺设水带、沿楼梯铺设水带和分层铺设水带等;施救高度低于100米时,宜采取沿楼梯蜿蜒铺设水带,蜿蜒铺设水带长度=垂直高度×2.2;超过100米时,宜采取沿楼梯缝隙垂直铺设水带,水带固定必须安全、可靠。在裙房上方垂直铺设水带的,要预先安排人员至裙房顶部实施分段铺设;垂直铺设水带时要尽量避开举高消防车阵地。

(三)在建工地、玻璃幕墙等外部铺设水带有困难的高层建筑,条件允许时,可利用升降机井铺设水带。

(四)高层建筑起火,移动供水灭火时可选用压缩空气泡沫,方便供液,减少水渍损失。

(五)铺设水带供水时应在地面设置用于停水泄压的分水器,要分段对垂直铺设水带的连接处(接口)用绳索、卡箍等进行保护。

(六)多车耦合供水时,距水源最近车辆先起动泵,逐步加压供水。停水时,先打开二道分水器,供水车辆逐步减压,距水源最远的车辆先停泵。

(七)当水泵接合器无法正常工作时,可选用首层室内消火栓给室内消火栓管网补水。

十三、注意事项

(一)内攻人员要编组作业,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接近烟火区域前要戴好面罩。

(二)内攻人员要选择运行良好的消防电梯、防烟楼梯、封闭楼梯登高,严禁乘坐普遍电梯。

(三)内攻人员乘坐消防电梯登高时,要停靠在着火层下两层并提前戴好面罩,严禁停靠着火层或穿越着火层。

(四)内攻起点层要设于着火层下一层或下两层,内攻人员必须带足防护和灭火器材。

(五)内攻人员从防烟楼梯、封闭楼梯进入着火楼层必须掌握紧急撤离路线和方式,打开前室防火门前要先观察内部过火和充烟情况。

(六)内攻搜救、灭火必须以班组形式展开,严格落实个人安全防护措施,佩戴全套个人防护装备,预先明确进攻路线和作业时间,设置安全导向绳、救生照明线等,防止指战员迷失方向。

(七)进入起火、充烟区域前,应有效依托防火分隔设施,采取必要的出水掩护措施,防止轰燃、回燃、热对流等伤害。

(八)严禁人员位于车泵出水口、分水器接口、垂直铺设水带下方等部位,防止水带脱口、爆裂伤人。严禁在安全警戒区域内随意走动,防止玻璃、广告牌等高空坠物伤人。

(九)及时组织人员轮换休整,防止指战员体能消耗过大,降低紧急避险能力。

(十)在无人员被困、燃烧时间较长的火灾现场,要组织专家对建筑结构进行评估,再视情组织内攻。

(十一)严禁人员站立于楼层内排烟路径的下风口处,避免热对流伤害。

(十二)在楼层内部出水灭火时,应采取防水导流措施,阻止积水流入电梯井。

(十三)强风条件下,要注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使用举高消防车,一旦安全装置报警,应停止使用举高消防车。利用举高消防车救人、灭火时,必须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工作。

(十四)严寒天气,出水灭火后要及时妥善清理悬挂于高处的冰锥,防止坠落伤人。

(十五)灭火时关闭建筑燃气总阀的,恢复供气前,必须要求物业管理单位通知到每家每户,确保用户燃气设备开关处于关闭状态。

(十六)灭火后要组织人员彻底搜索、清理火场,加强对电梯、避难层和避险区域的核实检查,防止遗留隐患。

分享到:
| 更多
本文地址:http://www..com/Atricle/Details/36087
曾东 发表于 2024/9/15 17:26:57|只看作者 沙 发
曾东
0 830
性别 话题 回复
指挥长;
积分 1227
发送站内信
途中决策 (一)车辆出动后,指挥员要与指挥中心、报警人联系,询问核实下列情况: 1、火警地址。 2、起火楼层和部位、燃烧物质及火势情况。 3、人员逃生和被困情况。 4、周边道路通行能力情况。 5、增援力量出动及社会应急联动单位调集情况等。
回复此评论
向仓学 发表于 2024/9/14 18:40:30|只看作者 沙 发
向仓学
0 41
性别 话题 回复
新兵;
积分 41
发送站内信
二、力量调集 (一)调集举高消防车、压缩空气泡沫消防车、高层供水消防车、水罐消防车、抢险救援消防车等车辆,支队全勤指挥部和战勤保障力量应遂行出动。 (二)根据现场需要,调集公安、供水、供电、供气、医疗救护等应急联动力量以及建筑结构专家、建筑设计人员、维保单位技术人员到场配合处置。 (三)依靠物业管理人员、保安相关人员配合处置,高层住宅楼起火,联系派出所、居委会、楼组长提供住户信息。
回复此评论
冉马杰 发表于 2024/9/14 11:46:23|只看作者 沙 发
冉马杰
0 20
性别 话题 回复
新兵;
积分 20
发送站内信
十四)严寒天气,出水灭火后要及时妥善清理悬挂于高处的冰锥,防止坠落伤人。 (十五)灭火时关闭建筑燃气总阀的,恢复供气前,必须要求物业管理单位通知到每家每户,确保用户燃气设备开关处于关闭状态。 (十六)灭火后要组织人员彻底搜索、清理火场,加强对电梯、避难层和避险区域的核实检查,防止遗留隐患。
回复此评论
刘静龙 发表于 2024/9/13 17:04:54|只看作者 沙 发
刘静龙
1 811
性别 话题 回复
指挥长;
积分 1184
发送站内信
1、火警地址。 2、起火楼层和部位、燃烧物质及火势情况。 3、人员逃生和被困情况。 4、周边道路通行能力情况。 5、增援力量出动及社会应急联动单位调集情况
回复此评论